近日,小编被一则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的新闻给刷屏了:在北京、杭州等城市的公园一角兴起了相亲会,众多大爷大妈集合在一起各种物色儿媳、女婿,对于相亲对象更是“明码标价”——户 口、房子一个不能少。在各种物质条件的比拼下,那些还在还房贷或连没房都没有的人,在相亲角几无立锥之地。除非是容貌极其出众的女性,而男性,无论条件再好,都“100%不考虑”。
△在一排征婚资料中,一位姑娘表示,自己在西城二环有独立的学 区 房,这样的住房条件在相亲角备受青睐。
相亲角故事
相亲时,背景调查是必不可少,当然,大爷大妈大多会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展开。
老人们*常用的开场白便是,“天儿不早了,您赶紧回去吧,一会儿别赶上晚高峰,再耽误您回家”。
以地铁为例,如果对方车程半*内就能到家,说明房子基本都在三环附近,车程在一*内的基本都在城六区居住,而一*以上的,往往住在五环外。
类似的问题还有“孩子有没有车”、“车好不好停”、“停车费贵不贵”,来推断对方的房子位于中高档商业小区还是老旧社区。
在相亲角,房子也分出三六九等:
北京房主看不起外地房主(比如燕郊),城六区房主看不起郊区房主,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,环数低的看不起环数高的,学 区 房的看不起非学 区 房的,新商品房的看不起老房改房的,住楼房的看不起住平房的,没拆迁的看不起拆迁分房的,三居室的看不起两居室的……
在相亲的逻辑下,结婚并非仅为了爱情和生育,还为了进行资源共享,比如房子、社会地位、教育和医疗资源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在相亲时会关注颜值和共同语言,但较后谈得*多的,还是户 口、房子、学历和家庭背景。
也许,你会对这种做法感到不屑,但不得不承认,房子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。
在大多数城市,房子直接和户 口挂钩,没有房子你就是外地人。
房子周边总会配备一定资源,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网络......占据少有资源的房子越多,房价越贵,户主的社会地位就越来越高,有意拓展就能形成潜在的人脉网。
更别说,一轮又一轮的房价上涨潮给个人身家带来的增值财富。
20年前,人们只要有一份体面工作就感觉有保障;10年前,只要银行有一大笔存款就感觉安全;*,要有好几套房子才会有安全感!衡量家庭财富的主要参照系不是央行发行的货币,而是房产证。
其实,在各种各样的相亲会里,*可怕的不是将个人条件摆在台面上比较划分三六九等,而是你发现,因为没房,你多年来的努力统统化为零,没人认可你,就这样排在了不被挑选的末尾队伍里。没房子,你连相亲的门槛都踏不进去!
热门推荐:
淮北买房 | 朋友帮忙看房,房子却被朋友买走,半年房价涨了40万!
淮北买房 | 淮北温哥华城锦绣*:人生大境以湖为贵,臻藏临湖洋房震撼上市!
- 淮北买房
- 房产证
- 户 口
- 房价上涨
- 增值